查看原文
其他

上天堂或下地狱?——米开朗基罗名作《末日审判》众生相 | 艺海拾真

张羿 返朴 2023-01-20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关注我们,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若你有幸仔细审视米开朗基罗的这幅大型祭坛壁画,将不止欣赏到米氏画作的艺术张力,还能体察到他对当时最睿智的基督教哲学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思考。


撰文 | 张羿


“任何没有到过西斯廷小礼拜堂的人永远都无法想象人类个体创造所能达到的成就。”

——歌德,1718年于罗马 


01

创作背景


图1. 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油画,约1531年绘制,高105.4厘米,宽87.6厘米,现陈列于美国加州的盖提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527年,罗马遭到神圣罗马帝国乱军的洗劫,出自美第齐家族的教皇克莱门特七世(Clemens PP. VII,1478-1534年,真名Giulio di Giuliano de' Medici)(图1)暂时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佛罗伦萨乘势驱逐了美第齐家族并建立了新的共和政府。然而随着教皇势力的恢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迅速派出军队帮助教皇包围了佛罗伦萨。具有共和理想的米开朗基罗加入到保卫佛罗伦萨共和体制的战争中并负责设计与建设城市的防御工事。


但佛罗伦萨共和政府抵挡不住帝国军队的进攻,城市最终陷落。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指定他的侄子(也有学者认为是他的私生子)阿里桑德罗·德·美第齐(Alessandro de' Medici, 1510-1537年)为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而查理五世皇帝将阿里桑德罗·德·美第齐封为世袭罔替的佛罗伦萨公爵。从此,佛罗伦萨的共和历史结束了。因为参加了保卫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战争,米开朗基罗遭到阿里桑德罗公爵的排斥,但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却仍旧欣赏米开朗基罗的才华,他迅速传话赦免了米开朗基罗并将其邀请到罗马。


自1417年马丁五世(Pope Martin V,1369-1413年,真名Otto di Colonna)登基成为教皇并在康士坦斯大公会议(Council of Constance, 1414-1418年)上得到西欧世俗君主们的集体拥戴以来,天主教廷结束了分裂状态,罗马再次成为天主教最高领袖教皇的驻地。因为宗教圣城的地位与罗马教廷的经济、政治与军事实力,作为城市的罗马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一直享受着和平与繁荣。1527年罗马遭劫完全超出了当时欧洲人的想象。但笔者认为,作为西方天主教中心的罗马遭到洗劫的最重要原因应该是这些乱军士兵来自经历了宗教改革(1517年开始)的北方德语地区,他们对天主教与罗马只有获取财富的贪婪,而没有任何心灵或信仰上的敬畏。


图1a. 提香,教皇保罗三世,画布油画,1545-1546年绘制,高106厘米,宽85厘米,现陈列于意大利拿波里市卡波迪蒙特博物馆(Museo di Capodimonte)。(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面对新教的挑战,教皇克莱门特最主要的策略是给查理五世皇帝镇压新教徒的自由;同时,教庭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新教作出回答,而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克莱门特七世在1534年去世前,决定邀请并赞助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大型祭坛壁画,题材为“耶稣升天图”。克莱门特七世去世后,教皇保罗三世(Pope Paul III, 1468-1549年)(图1a)继续大力赞助米开朗基罗绘制这一巨型壁画,并将“末日审判”定为作品的主题,整幅作品最终于1541年完成。这一作品无疑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但稍显遗憾的是,在准备绘制这幅壁画的墙壁时,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将墙上原有的前辈大师如佩鲁基诺、吉兰达约等人以及他自己以前创作的一些壁画毁掉。在这些被毁坏的壁画中,只有佩鲁基诺的祭坛壁画《圣母升天》的设计图纸(图2)保存了下来,它多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这幅文艺复兴早期杰作的信息。


图2. 出自佩鲁基诺工作室,圣母升天素描设计图,约1481年绘制,长27.2厘米,宽21厘米,奥地利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值得注意的一个有趣细节是,“末日审判”虽然是传统的天主教绘画题材,但在米开朗基罗绘制这幅作品之前,这一主题的艺术作品从来不会出现在教堂或礼拜堂的祭坛之上或后面的墙上。锐意革新的教皇保罗三世决定将“末日审判”这一题材放在西斯廷礼拜堂的祭坛上,令所有进入这里祈祷的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一画作,它无疑是天主教权威的体现,同时它还不时提醒信众,世人最终的幸福与归宿无可置疑地掌握在上帝手中。


02
详解《末日审判》


米开朗基罗深通但丁的《神曲》,他创作《末日审判》(图3)的许多想法来源于但丁的诗作而不是传统基督教的同题材艺术作品,但画作毕竟与诗歌不同,米氏在创作时加入了许多自己的解释。在此先对画面的整体结构作出解释,然后再讲解其中各个部分的细节。


图3. 米开朗基罗,末日审判,湿壁画,1534-1541年绘制,高16米,宽13米,现陈列于罗马梵蒂冈内的西斯廷小礼拜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整个画面以上帝的化身耶稣为中心,在耶稣圣体、他左边的圣母玛丽娅以及他们身后的圣光周围,形成了第一个核心圈,其中的人物包括耶稣的门徒以及一些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殉教圣人,在耶稣的下方是吹响末日审判号角的众天使。在这一核心圈之外,从画面右边向下到底部,再过渡到画面左边,然后再向上,形成第二个由各类人物组成的环状结构,描绘了众多将被上帝审判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结局。在画幅的最顶端,有两个描绘着天使的拱形画面,它们代表了因主持正义而圣洁的天堂。


在壁画的中心位置站立着身体强壮且神态威严的耶稣(图4)。他正扬起右臂将身体左下方那些犯罪者的灵魂打向地狱,而他抬到胸前的左手则以巨大的磁力吸引圣徒和被上帝选中的人们升入天堂。


 

图4. 米开朗基罗,耶稣与圣母玛丽娅。(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耶稣的身体造型明显受了古代希腊雕塑如《观景台的阿波罗》与《拉奥孔》的影响。这幅壁画是米开朗基罗在艺术创作达到完全成熟时期的作品,尽管艺术家延用了古代希腊罗马著名雕塑作品作为其模仿与超越的对象,但米开朗基罗在此塑造的形象是他对古代艺术的理解而自由发挥创作的结果。这一点与15世纪中后期文艺复兴时代的前辈大师们借鉴古代雕塑的创作方法有所不同。它不仅标志着米开朗基罗艺术风格的转变,而且也预示着文艺复兴从高峰期向晚期风格主义过渡的开始。



图5. 米开朗基罗,吹响末日审判号角的众天使。(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耶稣正下方有八个天使(图5),他们正在吹响号角以唤醒逝去的灵魂来接受上帝最终的审判。这组天使的设计应该是米开朗基罗的创意,它与基督教有关“末日审判”的文献以及其它同题材的绘画并不一致。按照基督教的传统说法,这些天使并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吹响号角或奏响乐器,召唤人们接受上帝的审判。读者也可以从15世纪中期尼德兰画家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约1430-1494年)绘制的《末日审判》(图5a)中看到天使所处的不同位置,这应该是当时更流行的一种构图方式。

 

图5a. 汉斯·梅姆林,末日审判,木板油画三扇屏,约1466-1473年绘制,中屏高221厘米,宽161厘米;侧屏高223.5厘米,宽72.5厘米;现陈列于波兰格但斯克国立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环绕在耶稣与圣母玛丽娅周围的圣徒们(图6),他们因为生活在尘世时的修行将直接升入天堂。画面中,在耶稣两侧几乎对称的位置上站立着两个身形硕大的圣徒,右边双手都拿着钥匙的是圣彼得,左边的则是施洗者圣约翰。在耶稣右脚下方肩扛梯子的是圣·劳伦斯(St. Lawrence, 225–258年),这位生活在罗马帝国时代的殉道者,是被罗马皇帝瓦勒里安(Valerian, 200-260年)下令放在烤肉架上活活烤死而殉道的,故而他扛着的梯子实际上是他受刑的烤肉架。


图6. 米开朗基罗,耶稣、圣母与基督教圣徒。(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画面中与圣·劳伦斯相对称的位置上画的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巴多罗买(Saint Bartholomew, the Apostle)(图7),他是耶稣升天的见证人。根据传说,他在传教时遭暴徒吊在十字架上并在活着时被剥皮而殉教。画中的圣·巴多罗买右手拿着的正是他遭刑时暴民所用的剥皮刀。在绘制圣·巴多罗买时,米开朗基罗采用了诗人与作家皮埃特罗·阿雷蒂诺(Pietro Aretino, 1492-1556年)的肖像(图7a),他应该是现代意义上的媒体报道与评论的奠基人,在整个欧洲上流社会与艺术界很受尊敬,并拥有一张交际网。此外,米开朗基罗的圣·巴多罗买造型明显地反映出画家对古典雕塑作品《观景台躯干》(Torso del Belvedere)(图7b)的深刻研究,正是对后者的研究与理解,形成了米开朗基罗晚年艺术创作的重要特色,而且从此形成了文艺复兴晚期风格主义绘画与雕塑作品中男性人体的重要特征。


图7. 米开朗基罗,圣·巴多罗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7a. 提香,皮埃特罗·阿雷蒂诺肖像,画布油画,1545年绘制,高97厘米,宽78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披提宫。(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7b. 观景台躯干(古典时代雕塑局部),公元前2世纪制作,现陈列于梵蒂冈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另一有趣的事情是,圣·巴多罗买的左手中提着一副被割下的人皮,这应该是他殉教时被暴徒割下的他自己的人皮,但这副人皮的面部形象却是米开朗基罗本人的肖像(图7c)。这不仅是画家本人的签名,同时也是画家对自己的定位。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中半人半兽的马尔西阿斯(Marsyas),因自己在音乐上的才能而挑战阿波罗与其进行音乐比赛而失败,胜利后的阿波罗为了惩罚马尔西阿斯的狂妄自大而将其剥去了外皮;而或许米开朗基罗也是自认为在雕塑和绘画等艺术领域略有才能而与上帝竞争。当然还有一种简单的解释是,也许米氏在此希望这位见证了耶稣升天的圣人——圣·巴多罗买——能够将他的灵魂直接带上天堂而免于炼狱的等待或是地狱的苦难。

 

图7c. 沃尔泰拉,米开朗基罗肖像,木板油画,约1544年绘制,高88.3厘米,宽64.1厘米,现陈列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环绕耶稣的第一圈人物以及吹响号角的众天使之外,是一个几乎充满整个画幅的巨大环圈。它的第一组人物始自画中右上方与耶稣及其门徒处于同样水平位置上的一组人物,他们是犹太教历史中的圣人或是基督教发展历史中产生的圣人(图8),这些人已经得救将直接升入天堂。右上角上长着大胡子的人为摩西。


图8. 米开朗基罗,可直接升入天堂的圣人或先知,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8中下方左侧描绘的是亚历山大里亚的圣·凯瑟琳(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图8a)。根据传说,她是罗马驻埃及总督的女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了基督教信仰,并在4世纪初时殉教。画中她拿着的带钉子的车轮是她受刑殉教时的刑具。她身上的衣服是在米开朗基罗去世后画上去的。在她身后站立的是圣·布莱西(Saint Blaise),他是一位3世纪末到4世纪初生活在当时的亚美尼亚境内的医生和主教,他手中拿着的带齿铁耙是他于316年前后遭刑殉教时的刑具。


图8a. 米开朗基罗,亚历山大里亚的圣·凯瑟琳,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8b. 米开朗基罗,圣·萨巴斯蒂安,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圣·凯瑟琳右侧的人物是罗马帝国著名的殉教罗马军官,圣·萨巴斯蒂安(San Sebastiano, 约公元288年去世)(图8b),传说中他因为信仰基督教而被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244-312年)处死。画中的他左手拿着一束羽箭,据说戴克里先下令用箭射死这位年轻的罗马军官。


可直接升入天堂的圣人或先知们的下方,隔着一层云彩,表现的是一群被上帝审判为罪恶的灵魂(图9),他们正被天使打下地狱。左边这位捂住左眼的人因已经看到了地狱而产生极度的恐惧,然而他正在无可避免地被其他犯罪的人们一起拖坠下去。


图9. 米开朗基罗,被打下地缘的人们,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画面底部基本上分成两部分,右边的人们将被打入地狱(图10),而左边的人们将获救而升入天堂(图11)

 

图10. 米开朗基罗,地狱,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 米开朗基罗,灵薄狱,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画面底部右侧这一部分(图10)显然是受到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中的描述启发而绘制。画面上的卡戎(Charon)(图10a)与米诺斯(Minos)(图10b)都是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并出现在但丁的《神曲》中。在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绘画中使用非《圣经》中的希腊神话人物,显然是熟读但丁《神曲》并经过文艺复兴洗礼后的米开朗基罗内心世界的自然反映。


图10a. 米开朗基罗,卡戎,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0b. 米开朗基罗,地狱判官米诺斯,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卡戎(Charon)是希腊神话中冥王的船夫,他将刚刚逝去的亡灵渡过冥河,到达地下世界。这一传说同样出现在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的长篇史诗《埃涅阿斯》(Aeneas)之中。14世纪时,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但丁将这一传说写进了他的《神曲·地狱篇》,米开朗基罗绘制的卡戎形象应该直接来源于他对但丁诗作的理解。


米诺斯是希腊神话传说中宙斯与欧罗巴的儿子,他去世后成为地狱的判官。根据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描述,米诺斯在地狱的门口对到达的亡灵作出判断,将他们送下地狱中他们该去的阶层接受惩罚。但丁描述说他可以用自己的尾巴缠在身上的圈数告诉亡灵该下的地狱阶层,而这个尾巴本身还可以说话。


米开朗基罗画笔下的米诺斯采用的是负责教廷礼节与庆典仪式的高级官员麦希尔·比亚乔·达·切塞纳(Messer Biagio da Cesena, 1463-1544年)的形象。在画中,他不仅身上被蛇缠绕,而且其两腿也深陷鬼魂之中。据说有一天,陪同教皇来观看米开朗基罗尚未完成的壁画时,切塞纳对墙上众多的裸体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这幅作品更适合放在公共澡堂或是酒馆之类的地方而不应该放在教堂里。他的言论激怒了米开朗基罗,于是艺术家用他的肖像画成了米诺斯,他头上的驴耳朵向观者讲述了他的愚蠢;而蛇口咬住米诺斯的位置,则表达了米开朗基罗向他所开的相当恶毒的永恒玩笑。


画面底部左侧(图11)所表现的是灵薄狱中复活的灵魂,他们的灵魂与骨架将再次结合被赋予生命而得到升华。灵薄狱位于连接炼狱与地狱的边缘地带,这一概念来源于古代犹太教而非《圣经》。根据但丁在《神曲·地狱篇》的记载,在灵薄狱中住着耶稣诞生前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其中包括诗人荷马与维吉尔、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罗马英雄凯撒等,他们没有痛苦也没有希望。因为他们生活在耶稣降生以前的世界,所以他们不可能受洗加入基督教而得救;除了人类的原罪以外,他们并没有别的罪过,他们的命运只有万能的上帝才可以决定。


图11. 米开朗基罗,灵薄狱,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灵薄狱的上方,也就是整个画面左侧中部所描绘的(图12),是天使正在帮助与祝福得救的选民向上飞升,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获救人们内心的真诚喜悦与希望。他们的表情与图9中即壁画右边对称部分描绘的被打入地狱的人们的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12. 米开朗基罗,获救的人们,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末日审判》壁画的左上方部分(图13),绘制的是人类的祖先与先知们,他们已经得救而将升入天堂。画面的右下方有一位绿衣露乳女子,她是人类的女祖先夏娃。


图13. 米开朗基罗,人类的祖先与先知,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壁画最上部的天堂部分,由于西斯廷小礼拜堂的建筑结构而分成左右两个拱形画面(lunette)。左边的拱形绘画中,天使正在举起十字架(图13a)。右边的画中,天使正在抬起善恶柱(图13b),它向墙的中心倾斜,从构图上来说它的作用是为了平衡左边的十字架。两部分拱形绘画展示了天堂中的正义与力量。


图13a. 米开朗基罗,天使正在举起十字架,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3b. 米开朗基罗,天使推举起善恶柱,末日审判(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幅巨大且崇高的画作在艺术历史尤其是绘画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一完成就立刻成为同代艺术家的典范,其风格不仅被众多同代重要的意大利画家模仿,形成了文艺复兴晚期绘画的主流艺术风格,并且长时间影响了后来几个世纪的重要画家。


凡是在西斯廷礼拜堂第一次见到这幅画作的人,包括笔者本人,无论在事前看过多少遍复制品或者视频,都会在面对它的瞬间感到某种直面本不属于人间的伟大与神圣的窒息,仿佛上帝通过米开朗基罗的画笔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无穷力量以及人类终极世界的景象。也正是因为它在艺术创作方面所达到的无可比拟的伟大,使得它在严酷的反宗教改革运动中幸运地躲过了被宗教法庭以及众多教会保守人士决定将其彻底铲除毁坏的命运。


03

 为画作中的裸体穿上衣服


在米开朗基罗绘制《末日审判》这一画作时,因为画中过多的裸体而受到了负责教廷礼节与庆典仪式的高级官员麦希尔·比亚乔·达·切塞纳的批评。虽然米氏将这位教堂高官画成了米诺斯作为报复,然而随着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与麦希尔·比亚乔·达·切塞纳相同的观点越来越占了上风。出于保护伟大艺术作品不被彻底毁坏的考虑,教廷在1564年米开朗基罗去世后,决定对画中的裸体人物进行修改,为他们穿上遮羞的衣服。


这一任务被交给了画家丹尼尔·达·沃尔特拉(Daniele da Volterra, 约1509-1566年),他是一位风格主义画家,也是米开朗基罗的崇拜者。他因被教廷命令为画中的裸体人物画上衣物以遮羞而得到了“裤子制造者”(II Braghettone)的绰号。出于对米开朗基罗的尊重或崇拜,丹尼尔尽量只为米开朗基罗画中的人物穿上极少的衣物,有时他甚至因为某些人物画上的衣物太少而被教廷要求重新画上更多的衣物。后来,不同的教皇也曾经要求其他画家为画中的人物继续穿上更多的衣物,这一活动直到20世纪初才最终停止下来。由于增画衣物时使用了与传统的文艺复兴湿壁画不同的技术,是直接画到墙上的,因此在1990至1994年的修复过程中,后来增画的一部分衣物最终被去掉了。现在西斯廷礼拜堂中的《末日审判》,应该与1600年以前的画作基本相同。


从16世纪中后期根据米开朗基罗《末日审判》绘制的两幅不同的铜版画(图14、14a)可以看出一些在丹尼尔·达·沃尔特拉为这些裸体穿上衣服以前的模样,这两幅铜版画的作者分别是乔治·吉西(Giorgio Ghisi, 1520–1582年),安东尼奥·拉佛勒利(Antonio Lafreri, 1512–1577年)与尼古拉·比特里载特(Nicolas Beatrizet, 1515–1565年)

 

图14. 乔治·吉西,末日审判(局部), 根据米开朗基罗壁画复制的铜版画,1545–1550年制作,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图片来源:大都会博物馆网站)


图14a. 安东尼奥·拉佛勒利与尼古拉·比特里载特,末日审判(局部), 根据米开朗基罗壁画复制的铜版画,1562年制作,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图片来源:大都会博物馆网站)


04

结  语


随着《末日审判》的完成,整个西斯廷小礼拜堂的壁画(图15、图15a)装饰工作最终画上了句号。它的天顶壁画为《创世纪》,同样由米开朗基罗绘制。两侧墙上则是根据《圣经·旧约》中有关摩西的传说绘制的摩西生平系列壁画和根据《圣经·新约》中耶稣生平绘制的耶稣生平系列故事,以及在这两组壁画之上的人类先知想象肖像。这些绘画由来自文艺复兴发源地佛罗伦萨的艺术大师吉兰达约、波提切利与佩鲁基诺等人在1480年代初期绘制。


 图15. 西斯廷礼拜堂内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5a. 西斯廷礼拜堂内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整个西斯廷小礼拜堂的装饰工作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它代表了文艺复兴早期到高峰时期佛罗伦萨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而其绘画内容则包括创世纪、犹太民族历史与基督教诞生、末日审判,涵盖了基督教理论中宇宙与生活其中的人类的历史全过程。这其中最主要、最深刻的绘画毫无疑问是米开朗基罗的画作。如果人们有幸可以仔细审视米开朗基罗的这些画作,将会不止欣赏到米氏画作的艺术张力,而且还会体察到他对当时最睿智的基督教哲学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思考。


作者简介

张羿数学家、逻辑学家,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钟表与古乐器部顾问,法国摆钟艺廊顾问,广东省钟表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特 别 提 示


1. 『返朴』正在求贤,有意者请戳“阅读原文“联系我们,等你来哦!

2. 『返朴』开通了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相关阅读

1  历史真的公平吗?被抹去的文艺复兴画神 | 艺海拾真

2  雅典娜镇不住「黄背心」:马克龙官邸座钟的玄机 | 艺海拾真

3  光照远方的启蒙之星:法国伟大雕塑家法孔涅与他的作品 | 艺海拾真

4  天堂之门——文艺复兴雕塑语言的诞生与吉贝尔蒂的不朽杰作 | 艺海拾真

5  怀古思英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英雄观 | 艺海拾真

近期热门

1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止痛药泰诺、布洛芬?| 117三人行

2  首张黑洞照片参与者亲述:我们怎样给黑洞拍照 | 附专家采访

3  量子通讯争议,都在争些什么?

4  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再告失败!我们该如何解读 “重磅研究”?

5  文小刚:跨界科研的优势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来给我们留言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